|
日前,2023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揭曉,公司控股股東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主導或參與的《高端線材全流程數字化仿真及質量性能控制關鍵技術》成果榮獲貳等獎,《鐵前多級別復雜產線協同優化與穩定生產技術開發與應用》《海洋工程用鐵素體貝氏體雙相耐蝕鋼筋及關鍵應用技術研究》榮獲叁等獎。
冶金科學技術獎是中國冶金行業最高科學技術獎,在業內和國家有著極為廣泛的影響力。獎項主要授予在中國冶金工業領域研究、開發、推廣、應用先進科技成果的中國公民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組織,在鼓勵鋼鐵行業廣大科技工作者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激勵作用,為提升我國鋼鐵工業科技水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沙鋼產品工藝和工藝研發始終堅持“產品質量品牌化、市場拓展國際化、科技創新智能化、降本增效常態化、節能環保低碳化”理念,開發出了一系列新工藝、新技術以及高附加值新產品。其中,《高端線材全流程數字化仿真及質量性能控制關鍵技術》項目通過數字試錯進行工藝尋優和產品智能化設計,實現了高端線材典型品種的智能化、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研發,產品批量應用于行業頂級品牌高性能產品、國家重點工程等。中鋼協組織的成果評價組一致認為:項目總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成果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鐵前多級別復雜產線協同優化與穩定生產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面對世界最復雜煉鐵體系,開發出鐵前多級別產線協同優化與穩定生產技術,使煉鐵生產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單工序流水線生產發展到全流程聯動和全要素覆蓋、從經驗為主走向實時分析和定量決策,實現了外部條件頻繁波動下鐵前多級別產線高效協同匹配,并維持包含特大型高爐在內多座高爐的長期穩定生產。項目有效提升了我國在煉鐵、智能化領域國際地位,助推了我國鋼鐵冶金高質量發展。
《海洋工程用鐵素體貝氏體雙相耐蝕鋼筋及關鍵應用技術研究》項目以重大需求為導向,對海洋工程用耐蝕鋼筋制造及關鍵應用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耐蝕、高塑性、可焊接、低成本耐蝕鋼筋,經專家評價,鋼筋耐蝕設計及焊接工藝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產品已先后應用于京滬高鐵二線、沿海高鐵通道膠州灣跨海大橋等重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