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對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淮鋼)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進展情況進行公示,標志著淮鋼全面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成為全國第57家、全省第7家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鋼鐵企業,正式邁入超低排放時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淮鋼毅然開啟超低排放改造之旅,建機制、投資金、購設備、改工藝,用3年時間,蹚出了一條荊棘載途、艱難拼搏,但又綠意盎然、碩果累累的綠色發展路。
率先垂范,爭當綠色先行軍
淮鋼成立于1970年,是淮安工業產業的基石。成立50年多年來,在產業規模、科技創新等領域,淮鋼一直是淮安工業經濟的一面旗幟。
2019年4月,國家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一場鋼鐵行業的“綠色革命”就此拉開序幕。
該文件不僅對末端治理后的超低排放指標提出了明確要求,而且加強了全過程、全系統、全產業鏈的污染治理要求。
面對這一排放標準,眾多鋼鐵企業深感壓力與挑戰。而對淮鋼這種規模小、設備老、資金少的鋼鐵企業而言,要實現超低排放,無疑更是難上加難。
“再難也要上,作為一家有著50多年歷史的鋼企,實現超低排放,不僅是為了生存發展,更是為了扛起新時代鋼鐵企業的環保責任。”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季永新說。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淮鋼上下很快形成共識: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提前實現超低排放,爭當綠色發展先行軍。同時,將綠色化發展納入企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打造沙鋼集團節能低碳、超低排放改造和綠色工廠建設示范基地的綠色目標。
在江蘇省、淮安市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的指導下,2020年6月中旬,淮鋼與江蘇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公司江蘇省蘇力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以下簡稱“蘇力公司”)簽約,全面開展超低排放評估工作。8 月中旬,蘇力公司、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對淮鋼公司的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清潔運輸方面進行了全面預評估,并形成預評估報告。淮鋼根據預評估報告中提出的問題,查漏補缺、舉一反三,制定詳細完備的《超低排放改造方案》。
2021年,憑借超低排放改造的初步成果,淮鋼分別獲得國家級2021年度綠色工廠、江蘇省第三批水效領跑者入圍單位等榮譽,標志著淮鋼超低排放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不遺余力,咬定青山不放松
超低排放涉及無組織、有組織、清潔運輸三個領域,每一個領域都有無數需要突破的關卡,每一個關卡都是一次挑戰。
“超低排放不是選擇題,而是事關企業興亡的必答題。”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洪建告訴記者,要答好這道必答題,必須不遺余力、全力以赴。
為確保超低排放各項事宜全面、深入推進,淮鋼專門成立以一把手為組長的超低排放推進工作小組和淮鋼“雙碳”管理機構及推進工作小組,全面健全各項體制、機制,為超低排放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在各分廠、直屬公司也成立了相應的環境保護管理網絡,設立了相應的環保管理機構,配備了專兼職環保管理人員,負責本單位的日常環境管理工作。
在制度保障上,針對超低排放工作特點和要求,淮鋼進一步修訂完善《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管理程序》、《環境污染防治管理程序》、《環境保護管理》、《環保責任制》、《污染物排放連續監測管理》、《安全環保教育培訓管理》、《環境考核管理》等一攬子規章制度,徹底織密了生態環境的“防火墻”。
除了制度保障,淮鋼人更加清楚,超低排放不僅是口號,需要實實在在的投入。自啟動超低排放工作以來,淮鋼先后投入20億元,實施了干熄焦技改項目、燒結原料場大棚改造項目、焦化煤筒倉項目等87個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實現了節能減排能力、污染治理能力、環保管理能力的跨越式提升。而這20億元,超過了淮鋼3年利潤的30%。
淮鋼的環保賬不僅有項目投入,更有大筆的環保管理經費。目前,淮鋼共建有環保設施159臺(套),其中除塵系統93臺(套),脫硫系統4臺(套),水處理系統36臺(套),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26套。“每年環保設施運行費用就高達8億元,僅除塵系統就要花費近3億元。”
也正是不遺余力的推進和投入,讓淮鋼超低排放工作一路綠燈、暢通無阻。2022年7月淮鋼完成超低排放清潔運輸正式公示,同年11月完成超低排放有組織部分公示,今年8月完成超低排放無組織部分公示,至此,淮鋼順利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全員參與,打贏綠色攻堅戰
綠意盎然的廠區、干凈整潔的工作環境,隨著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持續推進,淮鋼人的工作環境實現華麗蝶變。
事實上,超低排放不僅是淮鋼的綠色發展夢,更承載著一代代淮鋼人改善工作環境的長久期盼。也正因如此,在淮鋼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中,每一個淮鋼人都是沖鋒員。
超低排放工作啟動后,淮鋼立刻按照文件要求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的推進工作小組,深入首鋼遷安、河北德龍等國內優秀鋼鐵企業學習考察鋼鐵行業煙氣深度治理情況,積極落實公司超低排放改造方案。
與此同時,各部門、各分廠更是全員發動,迅速投身超低排放改造攻堅戰。作為排放重點部門,燒結原料廠緊扣超低排放要求,建立網格化管理模式,從廠領導到班組長,均明確相關工作職責,確保每一臺環保設施都有人負責,每一個崗位都有環保責任。
“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必須牢牢扛起。”淮鋼燒結原料廠副廠長余元東告訴記者,過去的3年,燒結原料廠堅持邊生產、邊改造,既要保障生產要求,也要實現改造到位,每一名員工都付出了超出尋常的努力。
為了進一步調動全員參與超低排放改造的積極性,淮鋼大力倡導“環境因我而改變,環境因我而美好”的理念,發起環保問題“隨手拍”等監督活動,對發現的各類環保問題及時上報、及時曝光,對環保問題進行積極整改。
針對超低排放改造過程中的工藝問題,淮鋼更是充分發揮廣大員工的創造性,結合超低排放標準,積極開展群眾性小改小革、技術攻關、改善提案、職工技能比武等各種競賽活動。其中,由淮鋼煉鋼廠職工王文勇、何東江等人自制的“折疊式灑水車”還獲得了國家專利。
從“鋼鐵俠”到“綠巨人”,從煙塵重地到花園工廠,超低排放改造賦予淮鋼這座老企業以新的活力,更在淮安工業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展望未來,綠色發展之路已鋪就,淮鋼高質量發展之路將更寬廣。